脾之部位在中,故病则当脐有动气也。蒜辛热有毒,夺气伤神,三月阳气盛,故勿食。
故又发明水之在心者,心下坚□,短气而悸,不欲饮水也;水之在肺者,吐涎沫,渴欲饮水也;水之在脾者,少气身重也;水之在肝者,□下支满,嚏而痛也;水之在肾者,脐下悸也。此方与前半夏干姜汤略同,但前温中气,故用干姜,此散停饮,故用生姜;前因呕吐上逆,顿服之则药力猛峻,足以止逆降气,呕吐立除;此心中无奈,寒饮内结,难以猝消,故分四服,使胸中邪气徐徐散也。
脉上下行,谓迢迢长直,微弦不和,是转筋之脉也。面圆、头大、厚腹、美肩、美股,皆土厚实之状也。
水在皮者,宜从汗解,故曰:当发其汗。而下条发明主治,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者,温养荣卫,阴阳发散,寒邪之气也。
此承上条互详其义,以明其治也。盖其人不止有水气之邪,而更兼平日有积寒疝瘕,腹中常常作痛,水邪中又兼寒邪也。
铅霜一钱真牛黄一钱太阴元精石碌砂各二钱五分水飞龙脑五分以上为极细末,每用一字掺患处。 诸肉不干,火炙而动,见水自动者,不可食之。